浴室柜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浴室柜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糖尿病高危人群如何转危为安【消息】

发布时间:2020-09-16 18:47:47 阅读: 来源:浴室柜厂家

【健康讯 2016年6月23日】健康资讯频道为您提供全面健康资讯,用药知识等健康相关资讯,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最优质最全面的健康资讯,为用户的健康保驾护航!

哪些人是糖尿病“高危人群”?

糖尿病“高危人群”就是指即将踏进糖尿病门槛的“准糖尿病人”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:

1.空腹血糖异常(空腹血糖在6.1mmol/L~7.0mmol/L之间)或葡萄糖耐量减低者(糖耐量试验,其餐后2小时血糖在7.8mmol/L~11.1mmol/L之间);

2.有糖尿病家族史者,也就是父母一方、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有糖尿病病史,这些人患糖尿病的机率比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要高出2倍以上;

3.体型肥胖者,尤其那些“大肚子细腿”的人,不仅易患糖尿病,而且常常同时合并高血压、血脂异常;

4.已经患有高血压、血脂异常或早发冠心病者;

5.以往怀孕时曾有过血糖升高或生育巨大儿(体重4公斤以上)的女性。如能对这部分人及早加以干预,将有助于其远离糖尿病。

通过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及早采取干预措施,可以显著减少糖尿病的发生,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治疗糖尿病现症患者,而前者所耗费的人力、财力比后者要少得多,可谓是“事半功倍”。

温馨提示

糖尿病“高危人群”,也即我们常说的“糖尿病前期”患者,这部分病人由于没有明显症状,很难被及时察觉,所以,定期(最好半年一次)对高危人群检测血糖(包括空腹及餐后)很有必要,通过早发现、早干预,可以大大减少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(即心脑血管并发症)的发生。

如何让糖尿病高危人群“转危为安”?

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干预首先应从改善生活方式着手,必要时可配合使用药物。非药物干预的效果与药物干预的效果相当甚至更好。

临床实例

前不久,某公司组织员工来我院例行查体,体检报告出来以后,不少员工被告知有“糖调节异常”。他(她)们对这个诊断名词很陌生,不知道它跟糖尿病是不是一回事?有哪些危害?需不需要治疗?

上述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,下面笔者就以一问一答的形式,对有关问题予以解答。

问1:“糖调节受损”究竟是怎么回事?

答:正常人空腹血糖低于6.1mmol/L,餐后(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)2小时血糖低于7.8mmol/L。如果空腹血糖≥7.0mmol/L和(或)餐后2小时血糖≥11.1mmol/L,则为糖尿病。倘若空腹血糖和(或)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正常,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,则为“糖调节受损”。

“糖调节受损”可分为三种情况:①空腹血糖受损:空腹血糖≥6.1mmol/L,但≤7.0mmol/L,而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;②糖耐量低减:空腹血糖正常,而餐后2小时血糖≥7.8mmol/L,但≤11.1mmol/L;③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低减并存。

一般说来,所有糖尿病患者在其发病过程中均要经过“糖调节受损”阶段(即“糖尿病前期”)。“糖调节受损”者被认为是糖尿病的“高危人群”或“后备军”。

问2:“糖调节受损”是怎么引起的?

答:糖调节受损的发病因素与2型糖尿病相似,与遗传因素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。后者包括热量摄入过剩、体力活动不足、超重及肥胖(尤其是腹型肥胖)等等。

问3:“糖调节受损”有何危害?

答:“糖调节受损”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:①很容易发展成糖尿病。“糖调节受损”者是糖尿病的“高危人群”,其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六倍。②罹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增大。“糖调节受损”者尽管没有典型的“三多一少”症状,而且糖尿病特有的微血管病变(主要指眼、肾、神经等并发症)也很少见,但发生大血管病变(主要指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脑中风及外周血管病变)的危险性却明显增加。

由此可知,积极干预“糖调节受损”,不仅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,还可以减少大血管病变的发生。

问4:如何正确看待“糖调节受损”?

答:有些人认为“糖调节受损”就是糖尿病,心理上非常紧张;而另一些人觉得“糖调节受损”没啥感觉,又不影响吃喝,根本不拿它当回事。这两种态度皆不可取。

“糖调节受损”虽然暂时还够不上糖尿病,也没有明显的症状,但却事关今后是否会发展成糖尿病,因此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。“糖调节受损”属于糖尿病前期,在这个阶段,病情发展是可逆的,如能针对病因,积极干预,绝大部分“糖调节受损”者有望恢复正常。

“糖调节受损”者最终是否会发展为2型糖尿病,与遗传、肥胖程度、体脂分布、生活方式、空腹胰岛素水平及年龄等因素有关。尽管遗传因素无法改变,但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健康就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。

问5:干预“糖调节受损”一定要用药吗?

答: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干预,均可阻止“糖调节受损”向2型糖尿病转变。研究发现:糖尿病的自然病程是可以改变的,若在糖尿病前期阶段给予积极的干预,能够延缓甚至终止糖尿病的发生;而且,非药物干预(即生活方式干预)的效果比药物干预的效果还要好。在我国大多数居民尚不富裕的情况下,改变生活方式可以说是一种最简单、最经济且有效的干预手段。

问6: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哪些具体内容?

答: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调整膳食结构和加强体力活动两方面,简述如下:①饮食干预:限制饮食的总热量和脂肪摄入,避免营养过剩及肥胖。一般要求油脂类食物的热量占一日摄入食物总热量的比例应少于30%,其中饱和脂肪酸(大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内)应少于10%。平时要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品,如粗粮、蔬菜、水果、豆类等等,保证每日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在30克以上,少吃动物内脏、蛋黄及甜食,不吃油炸食品。②运动干预:坚持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,如快步走、慢跑、骑自行车、游泳、跳舞等,每天至少锻炼30分钟,每周不少于150分钟。③控制体重:肥胖是目前已知的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可逆转的危险因素,肥胖者应使体重至少降低7%或更多,如能达到标准体重〔标准体重(公斤)=身高(厘米)-105〕更好。有资料显示,若能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,可使2型糖尿病发生率降低50%以上。

问7:什么情况下应该采取药物干预?

答:在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措施中,首选改善生活方式,只有当具体做起来有困难或其效果不够理想时,才考虑加用药物干预。目前证实,对糖尿病前期者能起有效干预作用的药物主要有三种:即α-糖苷酶抑制剂、双胍类及肠道脂肪酶抑制剂。“糖调节受损”者是否需要药物干预及选择何种药物均应由医生决定。

温馨提示

“糖调节受损”者若能够未雨绸缪,及早干预,可以避免最终发展成糖尿病。但必须终身坚持,如果放弃原有的干预措施,糖尿病还可能“卷土重来”。

知识链接

何谓糖尿病的“三级预防”:“一级预防”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,在高危人群中开展2型糖尿病筛查,及早进行干预,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;“二级预防”是对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,防止出现并发症(主要是慢性并发症);“三级预防”是对已有并发症的患者采取措施,避免并发症进一步加重、降低患者的残疾率和死亡率,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。

(实习编辑:黄俊达)

新进展成贵高铁贵州鸭池河特大桥桥拱合龙激励器

童瑶再爆不雅恋密搭高龄老总报复张默孙萌

军队医院七成病区实行整体护理

商用健身房器械哪家好武汉